《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学校管理暂行办法》知识问答

  1.为什么要制定《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学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答: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一大批农村寄宿制学校相继建成,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地区的办学条件,为“两基”攻坚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项目地区多为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相对落后,再加上缺乏经验,因此不少地区在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迫切地需要得到科学、有效的指导。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近两年来对各地项目学校的检查结果和寄宿制学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并颁发《办法》,就是要逐步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障学生安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答: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寄宿制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学校在安全、卫生、饮食、住宿等各方面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学校整体管理上的水准和办学效益的逐步的提升;创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校园氛围,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努力培育学生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逐步的提升服务范围内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和完成率,保证“两基”攻坚目标的如期实现和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均衡、健康发展,使寄宿制学校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人才培养的摇篮。

  答:按照《办法》的规定,寄宿制学校实行由地方政府负责,以县为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具体组织实施的属地管理体制。这一管理体制明确了省、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和寄宿制学校的责任,既防止有关部门过多地插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也防止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甩手不管,推卸责任的做法;规定了寄宿制学校自身的管理义务和责任,有利于学校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实行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自主、自我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4.为什么要详细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在寄宿制学校管理中的职责?

  答:根据2006年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制学校管理也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和管理,并由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实施。此外,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其他保障性措施,包括寄宿制学校经费保障、校舍建设、危房改造等都只能由省级人民政府加以统筹解决。因此,规定了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在寄宿制学校管理中职责,也就为寄宿制学校管理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答:首先,按照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县级人民政府根据自身的需求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因此,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规划寄宿制学校的布局;按标准核定寄宿制学校教职工、生活教师(保育员)、医务保健人员编制,配齐相关人员。

  其次,随着近几年寄宿制学校数量的迅速增多,寄宿制学校管理本身就有一个不间断地积累管理经验和提高管理上的水准的过程。因此,县级人民政府要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量增加的新情况,把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探索和总结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健全学校正常运作的规章制度,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监督、管理力度,适当开展评比检查活动,逐步的提升管理水平。

  第三,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因此,明确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在寄宿制学校管理上责任,有助于其充分的利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资源优势,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县域范围内缩小城乡差距,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四,寄宿制学校的运转成本比较高,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本级财政对寄宿制学校的投入,保证学校所需公用经费,要为寄宿制学校配置所需的附属设施与必要设备,为寄宿制学校提供必要的勤工俭学用地,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第五、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集体居住和生活,对学校旁边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学校旁边的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学校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

  答:保障学生的安全尤其是生命安全,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安全不保,谈何教育?”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的极端重要性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在寄宿制学校群体居住,相对于非寄宿制学校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必须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二是寄宿学生远离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应对潜在安全威胁的能力有限,需要学校加以指导,并通过加强管理,消除隐患。三是现在独生子女学生居多,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将会对其家庭造成巨大的伤害和不可弥补的损失。此外,假如慢慢的出现群体性安全事故,还可能对当地的社会稳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随着寄宿制学校的持续不断的增加,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寄宿制学校要承担更大的安全管理责任。

  答: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安全制度,包括校舍安全、饮食安全、卫生安全、交通安全等各种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门卫值班和巡逻制度;学生请假和销假制度等。二是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要将安全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个人。三是按国家相关标准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保卫人员。四是建立安全工作档案,记录日常安全工作、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检查、安全风险隐患消除等情况。五是寄宿制学校应为学生购买集体保险,同时采取财政补贴、学生自愿投保的原则鼓励学生购买个人意外保险。六是在规模较大的寄宿制学校,可商请公安机关设立学校派出所(或警务室),协助学校治理旁边的环境,维护学校的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七是根据真实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建立其他相关的安全制度。

  答:一是对学校各类教学和活动设施、器材、化学实验危险品进行按时进行检查并加强管理,消除事故隐患。二是在易发生危险的地区放置警示标志,完善防护设施。三是组织学生按照应急预案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疏散演练。四是做好雨季和汛期防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安全防护工作,灾情严重时要停止上课。五是合理的安排学生疏散时间和上下楼梯顺序,加强巡查,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六是建立校外人员入校登记、验证制度,禁止社会闲杂人员或车辆进入校园。七是禁止学生将管制刀具,有毒、有害物品带入学校。八是班主任及教师上课前要清点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去向。九是晚上要安排教师值日陪住,对学生宿舍进行查夜登记,加强夜间巡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答:按照《办法》要求,寄宿制学校要把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积极生存、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工作。根据当前影响学生安全的因素,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教育工作:一是日常安全习惯教育。教育学生不得在宿舍内擅自使用易燃物品;集中供暖时,宿舍必须留设通风门窗,非集中供暖的学校要做好预防师生煤气中毒的安全教育;离开教室或宿舍时要随手关好门窗、电器等。二是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交通法规,文明走路、骑车。三是青春期教育。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变化,引导学生大方、健康地与异往,帮助学生了解抵御性侵害的一般常识和方法。四是预防艾滋病教育。教育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及其产生的方式和途径,养成洁身自好的良好生活小习惯。五是禁毒教育。教育学生远离毒品,消除尝试心理,遇见贩卖或吸食的要及时向学校报告。六是法制教育。每学期最少上一次法制大课,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答:安排专人组织路队,负责学生离校。组织学生乘坐经检验合格的交通工具,不准学生在返家途中乘坐无牌无照车辆、人货混装车辆等交通工具。有条件的学校,应相对固定接送学生的车辆,驾驶员一定要具有驾驶资格。

  答:寄宿制学校组织学生外出参加郊游、劳动、社会实践和其他集体活动时,应事先报当地政府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做到严密组织、精心安排。要指定专人带队,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做到防范于未然。多所学校联合举行的大型集体活动,还应当提请当地公安机关派员协助维持秩序,保护学生的安全。

  答: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是大量学生的集体生活,相对于非寄宿制学校更容易发生群体性卫生事件。加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大多自理能力比较差,个人卫生意识有待加强,卫生习惯尚需培养,如果忽视学生的卫生管理,就很容易酿成卫生安全事件。

  答:第一、要把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学校的常规管理,配备分管卫生工作的校级领导。第二、要加生指导,聘任或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或者兼职医务(保健)人员。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卫生室。第三、要配备清洁卫生工具,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餐厅、厕所等区域进行清扫、擦洗和消毒。第四、要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常规体检。第五、要加强与当地医疗机构的联系,建立与医疗机构及时沟通、救助的机制。

  答:一、人数较多的宿舍由同舍同学选举正、副舍长,负责维护宿舍内秩序,开展宿舍卫生的自我管理。二、严格执行学校订立的宿舍管理制度,要求并督促住宿学生搞好宿舍卫生,保持宿舍清洁。三、宿舍要经常开窗换气,保证室内无异味,并在生活教师指导下定期消毒杀菌。四、开展宿舍卫生检查或评比,树立先进榜样,督促后进。

  答:一是协助学校分管领导做好卫生管理工作,保障学生健康。二是重视健康教育,加生宣传,培育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三是负责学生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保障对学生常见病的治疗。四是协助学校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了解学生的健康情况,定期对学生开展健康咨询。五、协助学校监督检查学生个人卫生及学校的教学、体育、环境、饮食等卫生情况。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展适当的心理健康的咨询、疏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惑,并采取适当措施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

  答:一是利用植树节等节日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植树活动,种植花草,提高校园的绿化率,点缀校园环境。二、硬化校园地面,避免遇风起尘。三是校园内严禁放养牲畜、家禽,保持校园干净、整洁、卫生。四是设置垃圾箱等公共卫生设施。

  答:一是学校要按标准配备食堂工作人员,负责学生食堂管理。二是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管理。食堂从业人员一定两证齐全,每学期到具有资质的医院体检一次。三是严格执行食堂卫生制度、采购验收制度和饭菜留验记录等制度。四是食堂内食品要做到存放有序,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按照类别存储放置。五是学生自带食品也要集中管理,严禁变质、有毒、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进入食堂。六是食堂公用餐具做到一餐一消毒。七是要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上的习惯。八是不得将学校的食堂以商业形式承包给他人。

  答:根据《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要求,学校应结合实际,营养配餐,合理搭配,每周公布菜谱,提高质量,减少相关成本,采取多种形式,办好学生伙食。有条件的乡(镇)中心寄宿制学校原则上办大灶;不具备办大灶条件的可视详细情况办小灶;寄宿生少,不具备办灶条件的农村、山区学校,可由学校提供条件,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自己做饭。保证每日三餐和学生清洁饮用水供应。积极创造条件,降低在校外就餐的学生比例。学生食堂不得以盈利为目的,并应定期公开账目。

  答:一是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所有的食品、油料、煤炭、柴火等都要物尽其用。二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当地政府可以划拨一定的土地供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学校要发动学生和教师自己动手,种植蔬菜,饲养牲畜。勤工俭学所得应大多数都用在帮助学生改善生活,以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答:寄宿生可自带粮油、副食品,学校提供加工、加热的条件,尽可能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寄宿制学校不得强行要求有自备食品的学生在学校食堂或另外的地方搭伙。

  答:建立《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费发放花名册》,按月以饭菜票、代金券等形式足额发放补助费,发放时必须由学生本人签字领取。

  答:学生在寄宿制学校集中住宿,远离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照看,学校理所当然地负有保障学生安全、健康的责任。对于自我约束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的义务教育阶段未成年人学生来说,严格的住宿管理是他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不可或缺的条件。此外,严格的住宿管理,还有助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答:由于男、女学生存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并考虑到我国的文化传统,《办法》要求寄宿制学校按照男、女学生相对独立的原则安排住宿。一是有两栋以上宿舍楼的学校,男生和女生应安排在不同的宿舍楼住宿。二是只有一栋宿舍楼的学校,则应安排男生和女生分层住宿,并在男、女生住宿区域分设管理人员。三是如果是平房或必须男生和女生在同层住宿的,应在男生和女生宿舍之间设置在紧急状况下可容易拆卸的隔离装置。四是学校根据真实的情况安排住宿,但是坚决禁止男生、女生混住。

  答:床铺应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从有资质的厂家统一订制,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床铺必须牢固,上铺有护栏和上床踏步,上下铺之间要保留足够高度。

  答:一、制定《宿舍公约》、《作息时间》等宿舍管理制度,做到住宿管理有据可依。二、根据真实的情况配备生活教师和保育员,小学低年级寄宿生原则上都要配备生活保育员,生活保育员要轮流值班,与寄宿生同吃、同住。三、宿舍实行分时段封闭管理,宿舍出入口应有门卫值班,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学生宿舍,来客和非本室学生不得留宿。四、值班人员夜间应对学生宿舍进行巡视,防止意外情况出现。五、严格学生请、销假制度,学生夜间不归必须请假,并掌握其去向。六、针对女生宿舍安全工作的特点,采取特别措施,加强其安全管理。

  答:一是配合学校做好住宿生的管理工作,认真填写宿舍管理日志、住宿生信息卡等;二是督促学生遵守住宿纪律,按时作息,防止学生私自出走;三是注意防火、防盗、防煤烟中毒,发现不正常的情况要及时报告;四是指导学生整理好内务,保持宿舍干净整洁;五是督促学生搞好个人卫生,教育学生勤理发、勤洗浴、勤清洗衣被;六是对年龄较小、自理能力较差或生病的学生要多加关心,及时向学校反映有关情况,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七是完成学校规定的其他工作。

  答:一是要格外的重视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切实把《办法》规定的各项内容和要求落到实处。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完善制度,责任到人,管理到位,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细则。《办法》是由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项目学校的总体情况制定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办法》不可能全方面覆盖。各地应认真分析本地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提高《办法》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各地制定的实施细则应报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以便全方面了解各地的工作动态、管理思路,总结推广各地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及时纠正一些不恰当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