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智能手表打造出色的界面

  网易数码5月23日消息,近日国外媒体撰文详述了该如何给智能手表打造出色的界面,其中谈及四项设计原则和语音、手势和情境反应模式的可行性。

  智能手表时代开局不顺引发了有关设计对新产品类别成功的影响的激烈讨论。在很多人看来,推动人们在手腕上戴上计算机的将会是时尚元素。

  时髦将能解决智能手表问题的说法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但其实完全是谬论,至少违背了数十年来有关新技术普及的研究理论。正如《创新扩散理论》作者埃弗雷特罗杰斯(Everett Rodgers)所指出的,没有一点一个新品类产品的成功是完全基于引人注目的外观;它成功是因为它确实很有用,且价格低到让人们普遍觉得它并非奢侈品的程度。之后它变得普及,甚至富有魅力,这一切都源自它的实用性。

  那究竟是什么在阻挡智能手表普及呢?其中一点是出色而独特的界面,界面需要让人看到这种新产品类别在运行新老功能上有巨大的改善。

  很不幸,不管是Pebble效仿手表的按钮界面,还是来自谷歌和三星的腕戴触摸屏概念,都做不到这一点。感觉它们就只是将前一代的界面一成不变地硬搬到一个新品类产品上。

  在对现有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和外形限制因素进行仔细考虑后,笔者得出了设计出色智能手表界面的4个原则。基于这些原则,再逐一评估三个让智能手表变得直观的候选特性的可行性:语音、手势和情境反应。

  2.交互一次抵多次信息数据显示:智能手表应当主要显示信息和行动提醒,而非提供丰富的互动元素,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它们要展示大量被动消化的信息。

  3.重速度轻准确性:智能手表应当是灵活有趣的实时伴侣,也就是它们该快速给出大量掺杂可忽略信息的建议,而不是迟迟才给出它们认为绝对准确的几个建议。

  4.有幻象感:使用智能手表被认为是一种新奇的行为,它可不能像无法直接告知用户谁来电话的蓝牙耳机那样。

  由于智能手表只有少数空间容纳虚拟键盘,很多人觉得语音会是它理想的交互模式。

  但实际上它并不可行。语音极不准确,因为它必须要在安静的环境下使用。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用户要仔细查看界面和重复指令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显然不符合上述的四项出色设计原则。

  摇动、拍击、翻臂等动作,都有望成为很好的进行各种操作的方式,如关掉通知提醒,跳过信息或者歌曲,以及通讯。手势控制符合前三项原则:它基于扫视互动,以及可能有用的信息的快速显示。只要那些手势变得精细起来,它们也会符合第四项原则。

  大数据近年来变得如此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拥有潜力基于用户情景将信息和互动个性化——如iOS系统会自动设置提醒在你到家时提示你“查看邮件”。情境反应是指按照每个用户所在的位置、心情、活动、偏好和身体分析为他们重新整理信息,触发各种行为。它符合前三项原则,但它只是给用户生成一系列的选项,因而并不符合第四项的幻想原则。

  要解决这一问题,它将需要更多更准确的数据支持,更加不用说消费者的控制了。因此,情境相应界面一开始非常有可能会没手势控制那么重要。(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