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纺织业大龄半路出家前端CSS领域大神——“大漠”的封神之路

  「 在技术上追求孤独求败式的重剑境界,舍弃华丽的招式,专精内力,以雄浑的绝对力量直接抡过去,一力降十会。“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这是我与大漠聊完三小时后留下的印象。

  大漠,阿里人称“大漠爷爷”,位列国内前端大神榜,专攻CSS领域。他为人谦逊低调,佛系平淡。面对自己的攀爬过程,他说“搞不了别的,只能在这死磕。” 」

  2014年,当当上架了《图解CSS3核心技术与案例实战》,首印三千册售罄一空,连续加印四次,卖了一万四千册,荣登计算机图书领域畅销榜。

  四年前,他还在广东某不知名的纺织厂做流水线工作。不过短短几年,他就完成从门外汉到佼佼者的华丽转身。

  2001年,五年中专毕业,纺织专业的大漠遇到了行业大萧条。1998年开始大中专院校不再包分配,工作难寻,他辗转于各地工厂间。

  纺织厂的工作繁重而枯燥,白班12个小时,晚班12个小时,一个月只休息一天。他在轰鸣的纺织设备旁制作,从线到布,日复一日。

  2009年,大漠已经站在30岁的门槛上,十年的勤恳,在纺织工厂兢兢业业的他工资终于涨到3500元。作为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这样的薪水在广州实在不算高。每天与松紧带、宠物绳打交道,他看不清这些如何能“穿”起自己的未来。

  迷茫之际,大漠遇到一个转行的机会。他的一些朋友在上海从事互联网工作,有人做网页,有人做游戏,他们一个月的工资抵得上大漠两三个月的工资。

  朋友建议他要不要试试做互联网开发。大漠天人交战,看了看自己5岁的孩子,他决定赌一把。

  2009年,30岁的大漠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近租了房子,朋友丢给他两本书——《HTML与CSS从入门到精通》、《CSS权威指南》,他们对他说“看看能不能看懂,看得懂就坚持一段时间,看不懂现在就打包回去。”

  大漠的计算机基础只有办公三件套和五笔,那还是他在中专时期自求上进学的,所以打开书本前他还有些胆怯。但他已经断了经济来源,无论无何也只有放手一搏。

  在CSS与JS(JavaScript)间,他先从入门简单、反馈直接的CSS上手。翻书,抄网站,抄源代码,懵懵懂懂中他发现了自己好像看得懂。不过面对JS,他总是提不起兴趣,总是学着学着又放下,回去学CSS。

  不是科班出身就要勤来补拙。他这一抄,就抄了上千个网页模板设计,相似度八九不离十。原本他一天做一个,慢慢半天一做一个,再后来一天两三个。像打游戏一样,他闯关的速度慢慢的变快。学了大半年,大漠接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外包项目,主要是前端页面制作,俗称“切页面”,总价两万。结果很顺利,他信心大增。

  2010年正是国内前端岗位需求量暴增的时期,大漠面试了一家朋友介绍的法国外包公司,应聘前端岗位。他很轻松进入谈薪环节,那时他对薪资的要求不高,刚入行和工厂一样就行,结果对方开出了6800元的薪资。面试官询问了他的英文口语情况后,让他回去等待通知。一个月后,公司老板再次面试了他,问他能不能接受试岗“五天”。

  公司平台高端,大漠接触了不少跨国项目,如联合国官网等。最大的一个项目是做美国的留学生教育网站,合作团队横跨各国,他在其中负责网站所有CSS部分。做了半年,老板并不满意产品的整体效果,重新邀请了一个专业的设计团队,并要求所有开发团队聚集到上海。那时,一位从美国来的专业前端顾问走进了大漠的视线中,她成为了改变他一生的贵人。

  专家有一个非常大众的美国名字“詹姆斯”,她在前端方面很厉害,大漠从她身上学到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如何搜索资料。IT行业与别的行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更新迭代速度快、要一直学习,如何从国外技术博客中找到需要的资料是很重要的事情。

  詹姆斯告诉大漠,他在搜寻一个问题时,可以先用中文将问题一句话描述出来,再翻译成英文,输入到谷歌中去搜索,通过关键词搜到其中质量较高的文章,再用文章标题的关键词再去搜索。他尝试了一下,从此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多年以后,当大漠坐在阿里大楼里,他才知道当年那个萍水相逢的的女人原来是国外前端圈的大神,推特上的红人——Jen Simmons,后来她成为了苹果用户体验推广大使。

  2012年海外的CSS3正发展得如火如荼,而国内开发者的浏览器还在使用IE6,并不支持CSS3,所以许多人对遥远的CSS3颇为嫌弃。大漠基础扎实,切图速度极快,即使还负责PHP后端的工作,每天依然有半天的富余时间,大漠的领导鼓励他多多学习新知识,于是他全身心投入到CSS3学习当中。

  当时国内整理CSS3资料的人主要是张鑫旭和杜瑶两人,大漠根据他们的稿件框架去搜索资料,重新深入学习一遍。以前他只会写,后来懂得用,从这里开始,他才真正知其所以然。一个辽阔的技术天地展现在了他的面前。

  2013年,W3Cplus博客网站建立,大漠建立的初衷只是希望记录下自己学习的过程。他经常会逛各种QQ群和社区,尝试解答看到的问题。他时常会问自己哪些懂,哪些不懂,将这样一些问题分门别类,模棱两可的问题要先解决,再解决完全不懂的问题,并把这些心得记录在博客上。他是个高产作者,定好一个话题后,两三天就能产出一篇博客,最多时一年300天都在发文章,几乎将自己所有的晚上和周末时间都扑到博客上。

  2015年,大漠已经在CSS领域小有名气,他的博客引起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副总编杨福川的注意,在对方的邀请下,大漠开始了写书之旅。

  大漠原打算用三个月的时间将那些“现成”的博客整理出来。结果三月又三月,一直搞了两年,《图解CSS3核心技术与案例实战》才真正问世。他深刻体会到零散的知识变成体系时,完全是两回事。他怕误人子弟,遇到不确定的地方,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验证自己的观点。他还深入阅读了W3C标准规范,纠正了一些理解偏差的地方,对于底层辑有了更深的认识。

  2014年10月,大漠在微博发了一个动态 “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那时他是携程的技术主管,原本下一站他盯上了离家更近些的腾讯。

  几天后,他的微博意外被一位前端大神翻牌,对方就是被称为“计算机之子”的手淘前端负责人“winter”。原来大漠的简历被一个朋友推到了阿里人才库,意外被阿里的另一位前端大神“勾三股四”捞起,阴差阳错间又看到他发的微博,winter从而也知道了这件事。于是他联系大漠,“不如来杭州聊一聊。”

  大漠来杭州那天,是“勾三股四”亲自来火车站接人。中午吃饭时,大漠身边坐着几位中国前端领域重量级大神,都是他曾仰慕的人,现在可以一起坐下谈笑风生,令他感到十分梦幻。下午与人事、老板的面试十分顺利,他没有经历常规的面试流程,当天就定了下来。Winter和他说过“只要你愿意,肯定没问题。”

  2017年正是海外前端技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框架、打包工具层出不穷,但国内还少有高质量的与之相类似的文章。他一边整理以前没注意到的地方,一边将国外最新技术引入国内。这时的大漠笔耕不辍,自动担任起布道者的角色。

  别人将他奉为大神,但大漠不认同,他认为所谓成绩不过是就是比别人更吃苦一些。他在CSS上强只是因为搞不了别的,只能在这死磕。

  大漠是作为CSS领域专家招进阿里的,但那时阿里已经不怎么招“偏科”的前端了。他在CSS上专精,在JS上却“瘸腿”严重。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往往不分CSS、JS,团队分工时,各位明白他JS不行,为了照顾他,会让他去负责CSS的部分。这样一年两年或许可以,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Winter作为大漠的老朋友,也是他人生的导师,在他迷茫时,经常会出现给他指引,是他在阿里最信任的人之一。在大漠入职阿里的第二年,winter就催着他学点别的,不然对职业生涯没好处。

  大漠也曾痛定思痛,拿起JS小红书,啃来啃去也就从第一章啃到第三章,放下几天后重新拿起,还是那三章,学着学着还容易拐回去学CSS。越钻研越不懂,内心的恐惧令他陷入一个死循环,只能掌握一些简单的JS。别人一两个小时就能搞定的工作,他往往需要半天一天。大漠陷入困境中,越往后感触越深。如果他懂JS,他做的项目会比现在做得好得多。现在领导不认可,团队不认可,KPI自然也不达标。

  阿里从来不是吃素的地方。在阿里,完成基本工作只是基础要求,只能拿3.25。想要高绩效,还要在本职工作外另设几个目标,按结果来打分。比如三个目标一个做得好,两个做得不好,只能拿3.25或3.5。即使三个做好了,也只能拿3.5绩效。只有三个目标远超预期,才有机会拿3.75。而做这些是要占用工作以外大部分休息时间去做的。

  每年的两次绩效评审就像两座大山,还未开始起跑就压得人喘不过气,即使走到一半,也不知道第一座山背得好不好。高考认真学了或许还能考出好成绩,但这工作累死累活去做,却可能拿最差的成绩。大漠自觉他不适合这套严苛的游戏规则。

  当然,绩效与钱挂钩,每年考核季往往也是内网发帖申诉季。大漠佛系,无论绩效打多少,只要不是最差的,他都不和领导争。这世上的事儿要少想才能不累。他也很少加班,宁可回去接着做也不愿意在公司呆着,领导知道他的秉性,也从未找他谈话。

  一个人选择他的职业发展方式与环境有重要的关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CSS在国外发展得如火如荼,在近三年更是迎来了技术的跃进,而大漠在团队中却越来越吃力,能施展空间越来越小。他厌倦管理,进阿里时就立志走技术路线。但在本土,老板不会关心代码写得质量有多好,只会关心写出的界面是不是满足设计师的要求,交付及时不及时。只要一眼看不到问题的代码就是好代码。

  和技能多元化的小年轻比,大漠的深耕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当年,“阿里味”还是个好词,那意味着一起战斗,一起吃苦,有目标有追求的纯粹技术范儿,坦诚到底的破冰文化消除彼此芥蒂,让人有劲一处使。后来,随着新人的大量卷入,“阿里味”变成了能卷能拼能加班。大漠也想过如果不干了将来做什么,提到“35+”问题,他和别人开玩笑,“我已经撑过35了,你们撑不撑得过就不知道了。我先撑到40,你们先撑到35吧。”

  我联系大漠的时候,他去年已从阿里毕业。看来无论哪路大神,于企业而言,终究要的是创造“业务价值”。现在的他已经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和身边大多数已经“上岸”不再做前端的朋友一样,大漠也逐渐将重心回归在个人和家庭上,打算做做自媒体,写写书。深耕CSS终于成为他真正的兴趣,他在家开启写小册的新篇章。

  当我和他聊起网上喧嚣的“前端已死”观点,他解释经济的下行确实带来了前端求职的一些困境。曾经和他一起长期研究CSS的伙伴也渐渐销声匿迹,现在的年轻人除了一个90后小伙子似乎也没什么人再研究。大漠说“未来或许没几个人懂CSS”时,情绪也低落下来。

  大漠,W3CPlus中国创始人,中国Drupal社区核心成员之一,对HTML5、CSS3和Sass等前端脚本语言有非常深入的认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专注对CSS3的研究,是国内最早研究和使用CSS3技术的一批人。CSS3、Sass和Drupal中国布道者。2014年出版《图解CSS3:核心技术与案例实战》。原为手淘技术专家,现离职。

  有点这个意思。主要还是我进阿里的时候年纪偏大,都35、36了。我们团队氛围很好的,大家天天嘻嘻哈哈的。那时候“阿里味儿”还是比较浓的,没有现在这么紧张,大家都是冲着目标去做事情,再加上我们级别比较低,办公室政治味道也不浓,大家都觉得只要付出努力就能获得回报,价值观还是比较正的,团队小伙伴遇到什么困难,也愿意互相帮一把。后来新人来太多了,这种“阿里味儿”就慢慢被稀释掉了。

  其实老一点人还有种浓浓的武侠风,大家的花名刚开始是从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选正派或中性派别的人物,反正不能是反派人物。后来慢慢没得选了,就扩大到古龙或其他武侠小说。我叫大漠是因为进阿里前我的笔名就是大漠。

  那时我们还有破冰文化,是为了团队彼此之间了解,可以问所有想问的问题,大概19、20年,这种破冰文化也慢慢没了。

  我中专读的是理工科里面的纺织专业,内容是如何从化学纤维到线,再从线到布,但我后来真正做的事情是做辅料,主要做工艺设计,比如背包松紧带带子,宠物绳子,工厂吊牌等。还有要修机器。

  那时候,其实非常少有人愿意学这个专业,将来也不愿做老本行,都是60分万岁,只要不补考不挂科,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就OK。所以大家会找机会去学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我那时候买了点办公三件套的书,正好学校一个星期有一次去机房的机会,每次能上机2个小时。后来网吧也慢慢的出现了,学校门口还有电脑培训班,教PS、办公三角套、Firefox等,那时我在培训班上机时,旁边有厉害的人已能用flash做很高端的东西了,这样的人在当时还寥寥无几。我当时学的是办公三角套、PS,觉得以后会有用,没有学flash。后来我真正入行后,才知道以前离这玩意那么近。再加上在学校时我和计算机班的人也熟,经常听他们讲C语言之类的,但其实他们学习也只是走了个过场,拿个毕业证书,并没有真正学到什么东西。

  国内一直不看好CSS这个语言,因为大家认为它太简单了,论文没有逻辑。它的语言属性就是一个声明式的语言,说难听点,看看文档就会写了,仅仅是写得好与坏的区别。但在国内,老板并不关心你的代码质量写得有多好,不管你花了多少时间处理兼容性问题、可拓展性问题,只要在一个时间内把这东西做出来就OK了。再加上没有业务属性、逻辑处理这么多东西,可能看起来就很low了,只会这些可能工作都找不到,找到了待遇也不会太高。

  不过我觉得学了一两年的人和研究了十年的人比,这中间还有点点难度的。同一个问题,前者可能研究了一天找不到问题所在,求助旁边的人、去网上找答案都没法解决。这时候对于深耕的人来说可能不用看代码,光听描述就知道问题所在。

  另外我们写代码还有一种叫万一思维,比如设计稿标题,设计师只提供5个字,但对我们网页展示来说,可能是10个字,或比10个字更长。那么在编写的时候怎么考虑边缘情况或意外情况出现,会不会对你的UI整体美观或Web的整体布局进行破坏,这种考量我们叫万一思维。那如果只是还原一个UI,干一年的人和干十年的人做的UI效果从表面看可能没什么区别,但深耕的人会把也许会出现的问题都考虑到了,提前规避掉。

  还有一个体系问题,比如要创建一个设计体系相关的东西,那做一年的人可能想不到CSS相关方法论,用哪些方法论来组织整个UI设计体系,转换成代码时要考虑当时的情况,未来的情况,后面拓展的情况,未来遇上问题如何规避,怎样解决,包括未来团队出现两三个小伙伴跟你一起做这一个项目,怎样规避一些冲突性问题,我觉得做一两年的同学是搞不定这样一些问题的。深耕的人会从设计整体想方法论,去构建UI体系,从组织、拆分、应用、输出文档、输出使用方式,它们是一环扣一环的,不是把设计师提供的UI变成代码就OK了。

  在国外是没有技术鄙视链的,做这一行的无论是做自由职业者,还是在公司,生存环境都比国内好得多。

  感觉不像CSS一样让我提起兴趣,我尝试学了好几次,都学到中途又去折腾CSS。JS这东西,说不懂吧又懂一点,说懂又模棱两可,所以始终没好好专攻一下。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前端”,只能说是一个“跛了脚”的前端,或者说自己是一个“切图的”。这对我后面的工作影响还蛮大。

  我自己分为这几个阶段,第一个是写,第二个阶段是用,第三个阶段又返回去写,再返回写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很多东西是怎么回事,第四个阶段,我基于以前的东西,持续关注这样的领域最前沿有关技术,能快速把最新的东西消化掉,再把它们输入到国内。

  如果说有两个陡峭的爬坡过程,我觉得一个是我写博客归纳那些懂与不懂的知识点时,我开始从表面逐渐了解其中内在的东西。另一个是我读规范,这是我成长速度比较快的地方。其实我觉得这还是一个贵在坚持,积少成多的成长过程。

  我这个应该算国内比较早的输出CSS相关教程的网站,其实这样的一个过程也经常被人喷的。很多人说你这玩意又没用,写这些荒度时间干什么。但我自己脸皮厚点,我的出发点就是有这个兴趣,写给自己看,并没有想做知识付费来赚什么钱。后来没想到访问我的网站的人慢慢地多,然后我就更用心去做这个事情,注重内容的质量。后来我的朋友就问我要不要整理出来出书。

  我觉得更多还是喜欢。我近两年博客更新的速度下去了,出现一些新的CSS技术,我也没有第一时间输出到网站上,而更多的是以做小册的形式,更全面体系地做一个输出,这个变化我觉得很好。我可能不像以前一样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兴趣爱好和工作上,而是放在家人和我自己的一些事情上,虽然我还在坚持做这样的领域的一些事情。

  以前为了工作不断学习,现在我的工作慢慢与前端越来越不搭边,变成了我真正的兴趣爱好,未来或许还会出书。

  原标题:《告别纺织业,大龄半路出家,前端CSS领域大神——“大漠”的封神之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