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全方面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于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直以来,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以陶为师,认真学习,切实践行陶行知的办学方针、管理理念、育人思想、改革精神等,全方面推进学校顶层设计,完善管理体系,构建德育网络探,建设多元课程,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对自己最合适发展的学校特色建设之路。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怀着赤子之忱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呕心沥血,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同志誉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同志称他为“万世师表”;郭沫若同志赞他为“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

  2014年9月9日,习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多次提到陶行知并引用了陶行知先生的三段名言:“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陶行知提倡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生活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教育,是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教育,是提高人生活品质的教育。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对处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第一线的实外西区来说,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关注学生成长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切实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全方面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是历史的使命,让陶行知教育思想发扬光大,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是时代的呼唤。

  陶行知一生积极地投身于教育改革的实践,先后创办了南京晓庄学校、南京安徽公学、上海山海工学团、重庆育才学校、重庆社会大学等学校。陶行知还曾参与了许多教育社团的创办和管理工作。在这些教育实践活动中,陶行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并逐步形成了他的颇具特色的办学思想。陶行知为育才学校制定的办校方针:创造健康之堡垒;创造艺术之环境;创造生产之园地;创造学术之气氛;创造真善美之人格。我们大家可以感受到,陶行知先生心目中的现代学校基本轮廓,与近年来教育界普遍主张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

  什么是素质教育?实外西区的理解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做人教育,人的基本素质的养成教育。对一个人成长发展终身受用的、必备的,在生活、工作、事业等方面最重要的素质,无论它和升学考试内容有无关系,都应该在学校层面上加大力度、系统性培养的教育。”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从始至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素质教育方法的理念,以“品位高雅,追求卓越”为校训,秉承“思维活跃,行为规范,志存高远,勇于创新”的校风,遵循“平等合作,务实求新”的教风和“乐学慎思,勤学好问”的学风,坚定办学方向、更新办学理念,在顶层设计中,确立了“1个理念,2大目标,3根支柱,3种发展”的治校方略,以“素质培养、课程改革、文化引领”为推进策略,集中体现“内涵式发展、整合型发展、特色化发展”三大发展模式。

  基于此,学校围绕以“做人品位高雅,做事追求卓越”为核心,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重点以“习惯、品格、能力、志向”四大板块的综合素养,夯实素质教育“刚性执行、柔性执行、习惯性执行、内化性执行”的四个阶段,对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核心素养进行操作性分解、逐级式实施,初步形成了“以语言为工具、以素养为追求、以思想为内核、以文化为灵魂”的培育体系,助推全体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陶行知的学校管理思想具有浓厚的“人本”色彩,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在他的办学实践中,他极其重视人的价值,把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作为学校管理中要解决的最要紧的麻烦。同时,陶行知树立和谐民主的管理理念,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工作原则,健全学校管理体制,坚持把学校管理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开,来提升学校管理的效能。

  实外西区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内部治理结构,按照“精简而高效”的原则和“为师生提便利服务”的要求,按照扁平化原则,形成“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大管理层级,组建“行政组、业务组、群团组”三类组织机构,依据“质量、管理、服务、形象”等主题设置职能部门,在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以服务师生为工作核心,实施自主管理和项目管理制度。坚持民主管理、校务公开,通过党员会议、教职工大会、行政办公会议、年级组长会议、教研组长会议、教职工座谈会、家委会、家长会和校务公开栏、网站、微信、微博等形式在各种范围内公开通报有关校务公开的内容,倾听教职工、学生、家长和群众的意见和反映,主动接受来自教职工和社会的监督。

  学校从始至终坚持依法治校,以“学校章程”为核心,严格落实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任制等有关政策,建立起“校长全面负责、党总支核心保证、教职工民主参与、校务会审议决策”的学校管理体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领导原则,形成党政班子议事规则和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有效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学校办学行为规范,无违纪违规事件发生。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教人化人”的事业,其目标就是教人“做人”。“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他十分强调德育的重要性,每日四问中,其中一问是“道德长进了没有”,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和魂。

  实外西区坚持构建“全程化德育”体系,秉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落实《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学生综合评价实施方案》等系列措施,把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激发全体学生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

  学校坚持打造“全人化德育”特色,完善“高层次管理,低重心运行”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规范行为,内化心灵,主动发展”为发展思路,以服饰文化、礼仪文化为重点,以丰富多彩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保证,体现“严、细、实、恒”的工作策略。

  学校坚持健全“全方位德育”平台,推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使学校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能提升学生品质,熏陶学生情操。各科教学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德育因素、人文精神,实际做到教书育人;充分的利用家长、社区的资源,特别是与家长沟通、配合,形成“家校共育”的教育合力。

  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要培育学生“康健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他还提出“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健全团学组织,校团委两次获得“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团委工作经验在团中央微信上推送;

  注重心理健康和咨询指导,组织班主任参加心理咨询C级培训,第二批有33名青年教师结业;

  注重实践育人,开展了模拟联合国大会、模拟政协会、模拟商业竞赛、科技实践探索、徒步拉练、海外游学等30余种类的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较好实现了校内外教育的有机统一。

  坚持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校园艺术教育形式多样,内容多彩,形成了多个品牌项目:校园歌手大奖赛充分展示学生艺体特长;管乐团多次代表省市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屡获佳绩,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展演;学生合唱团、民乐队、民族舞蹈队、排舞队等表现卓越;美术作品双年展题材丰富,校园具有浓郁的艺术氛围,等等。

  学校践行“健康阳光,快乐自信”理念,大力推行阳光体育活动,积极开展30分钟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以体育课、活动课为载体,以排舞、网球、足球为特色,建立多个运动队;整合麓山国际社区、万安体育公园等资源,开设游泳、网球、高尔夫等课程,供学生自主选修。

  同时,注重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科学技术创新教育和卫生与健康工作等,学生综合素养逐步的提升、艺体特长不断显现。近三年,学生在学科竞赛、科学技术创新、体育艺术、文艺创作等比赛中成绩优异,769人次获市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励,179人次获市级以上体育竞赛奖励,710人次获市级以上艺术类竞赛奖励,105人次获文学类省级以上比赛奖励。其中,李昕逸同学摘得澳大利亚国际花样游泳锦标赛集体自由自选银牌;陈文涛同学获四川省全运会网球比赛冠军;苏坤同学代表中国队参加第十二届国际中学生地理奥赛,荣获国际铜牌、团体赛第一名,取得中国学生在当届赛事的最好成绩,并实现了四川省地理奥赛在国际赛场上零的突破。

  陶行知认为教育者“要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他倡导的“教学做合一”,主张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究和学校。陶行知的教育改革思想对当下的新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了当代教育思想的基础。

  实外西区深入推动高中课程改革,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自然科学等八个学习领域全部必修国家课程和19门必选课程,分不同年级最多开设了67门自主选修课,分为基础性、拓展性、提高性、研究性、综合性、特色性六大类课程和校本课程;探索实施“走班制”,超过80%以上的学生实现了跨班选课,《绅士淑女教育读本》《活动课、选修课》等获四川省校本课程一、二等奖。

  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一是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确保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有研究重点和提升办法;二是加强课改培训,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提高课堂实效;三是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改革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四是实行“青蓝工程”和“双师制”,着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五是积极学习、研究“互联网+与课堂教学变革”,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创新的深层次地融合;六是采取“双主修”和“一主一辅”的模式,坚持德法英多语种特色发展,外语课堂小班化教学,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演、练”能力。

  学校十分注重“做中学、学中思”,构建“必修+开放”的实验实践体系,在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各学科的课内必做实验,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100%的基础上,课外定时开放实验室;构建“开放+特色”的阅读服务与指导体系,实行全开架借阅,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读书活动;构建“基础+个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多形式融合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志愿者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板块,开展劳动值日、学生社团等各类特色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养成。

  近三年,学校教学质量得以显著提升,综合成绩和学科排名等一直位居成都市前列,部分指标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2014年高考一本率为54.2%,在成都市120余所普通高中升学力总评居全市第3名;2015年高考一本率为63.2%,“以入量出”评估及高考升学力高居全市第5位。学校涌现出哈佛大学读硕博的刁恩茂、麻省理工学院读硕博的王骏纬、北京大学本硕连读的陈娜等一大批优秀学子。学校在高2013级实行“文理分科不分班”的教改实验,策略得当,成效初显。2016年高考,成都市文科第一名黎芸、理科第一名黄可钊就同出一个班级。学校的升学率也较大幅度提高,2017年高考理科一本率为94.6%,文科一本率为90.1%,文理一本率合计94%,本科率99.3%,实现100%升学。

  陶行知先生的特色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新教育”理论中。他在阐述“新教育”的意义时说,“新教育”首先是“自新”。这是对教育的自觉反思与改造,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学生发展的责任感;其次是“常新”,这是对学校特色建设的持久热情和探索,是对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不懈追求;再次是“全新”,通过形式的改造,内容的创新,推动学校特色建设。

  学校从始至终坚持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制定了《特色项目建设与阶段性推进计划》和系列工作方案,通过稳步实施,逐步形成了四大办学特色:

  一是全人化德育特色。学校以全人化德育为核心,构建全程化体系、搭建全方位平台,实施充满爱与责任的教育,奏响“规范行为、内化心灵、主动发展”的德育实施三步曲。

  二是国际化教育特色,学校发挥外语教学优势,构建了双师制、双班制、双课程、双教材、双语境、双通道的外语教学体系,形成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阶段侧重、整体提高”的外语教学特色,整合了本土文化和国际课程的国际化教育。

  三是个性化课程特色,学校大胆革新课程设置,实施“四百素质教育工程”,创设独特的社团文化、节日文化、艺术文化、公寓文化,在中西融通、内外兼修中取得明显实效。

  四是综合化社团特色,按照“学校组织、学生自治”模式,组建了六大类40余个兴趣小组、学生社团,搭建了新年音乐会、校园艺术节、美术作品展等多个平台。

  学校的办学经验与办学特色得到了学生家长、主管部门、兄弟学校、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的高度认可。《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成都教育》《时代教育》《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等40余次予以推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家督学、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罗崇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王力,著名教育文学家傅东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查有梁,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姚文忠,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等一批专家到校参观并给予高度评价。

  近三年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和特色做法,撰写成了经验材料和学术论文,先后30余次在中国教育学会年会、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年会等会议上交流介绍,直接受众覆盖多个省市100余所学校近万名同行;累计接待来自广东、江苏、深圳、厦门、南昌等省市29批次省内外兄弟考察团来校考察交流;先后承担区级以上研讨会议26次,在促进金牛区、天府新区、成都市等区域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选择实外西区,就读一流名校”成为一种优良口碑,一种社会效益,社会民众对实外西区的关注度、信任度和参与度日益剧增。